學名
Carcharhinus macloti (Müller et Henle, 1839)
形態
體形修長的小型鮫類,體長不及1公尺。吻長而尖突;口前吻長為鼻孔間距之1.5~l.9倍;眼圓形,前後徑為全長之1.8~2.5%;前鼻瓣乳頭狀;上唇溝短而不明顯;齒式13~14/10~14;上頜齒窄而齒緣平滑,大部分稍傾斜,具小齒尖,小齒尖亦不具鋸齒緣;下頜齒稍傾斜,齒尖平滑,齒根橫向。兩背鰭間無隆脊;第一背鰭鉤狀,外角窄圓,起點位置通常與胸鰭後角相對或稍前,內緣頗長,約為基底長之2/3;第二背鰭小且低,高度約為全長之1.8~2%,內緣長度為鰭高之2.3~4倍;胸鰭小,外角窄圓,前緣長度約為全長之14~16%。脊椎骨數151~156節。體背灰色或棕灰色,腹面白色,各鰭具白色邊緣而無特別明顯之記號,體側色帶淺而不明顯。
分布
出現於肯亞、坦尚尼亞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緬甸、中國大陸、新幾內亞沿岸海域。臺灣地區則出現於西部海域。
生態習性
經常出現於沿近海陸棚區的小型鯊魚,目前為止對其瞭解相當有限,雌雄通常分開棲息。胎生種類之一,每胎產仔1~2尾,以小魚、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。最大體長不及100公分,成熟體長約70公分,胎仔產出體長45~50公分。
亞門
脊椎動物亞門(Subphylum Vertebrata)
綱
軟骨魚綱(Class Chondrichthyes),Cartilaginous Fishes
首綱
有頜首綱(Superclass Gnathostomata)
亞綱
板鰓亞綱(Subclass Elasmobranchii)
目
白眼鮫目(Order Carcharhiniformes)、Ground Sharks
科
真鯊科(Family Carcharhinidae),Requiem Sharks
麥氏真鯊或槍頭鮫
Hardnose Shark
學名
Carcharhinus macloti (Müller et Henle, 1839)
形態
體形修長的小型鮫類,體長不及1公尺。吻長而尖突;口前吻長為鼻孔間距之1.5~l.9倍;眼圓形,前後徑為全長之1.8~2.5%;前鼻瓣乳頭狀;上唇溝短而不明顯;齒式13~14/10~14;上頜齒窄而齒緣平滑,大部分稍傾斜,具小齒尖,小齒尖亦不具鋸齒緣;下頜齒稍傾斜,齒尖平滑,齒根橫向。兩背鰭間無隆脊;第一背鰭鉤狀,外角窄圓,起點位置通常與胸鰭後角相對或稍前,內緣頗長,約為基底長之2/3;第二背鰭小且低,高度約為全長之1.8~2%,內緣長度為鰭高之2.3~4倍;胸鰭小,外角窄圓,前緣長度約為全長之14~16%。脊椎骨數151~156節。體背灰色或棕灰色,腹面白色,各鰭具白色邊緣而無特別明顯之記號,體側色帶淺而不明顯。
分布
出現於肯亞、坦尚尼亞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斯里蘭卡、緬甸、中國大陸、新幾內亞沿岸海域。臺灣地區則出現於西部海域。
生態習性
經常出現於沿近海陸棚區的小型鯊魚,目前為止對其瞭解相當有限,雌雄通常分開棲息。胎生種類之一,每胎產仔1~2尾,以小魚、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。最大體長不及100公分,成熟體長約70公分,胎仔產出體長45~50公分。
亞門
脊椎動物亞門(Subphylum Vertebrata)
綱
軟骨魚綱(Class Chondrichthyes),Cartilaginous Fishes
首綱
有頜首綱(Superclass Gnathostomata)
亞綱
板鰓亞綱(Subclass Elasmobranchii)
目
白眼鮫目(Order Carcharhiniformes)、Ground Sharks
科
真鯊科(Family Carcharhinidae),Requiem Sharks
以麥氏真鯊或槍頭鮫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
以Hardnose Shark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