紋喉膜首鱈
洪如江
2007年1月
脊椎動物百科全書
學名:Hymenocephalus striatissimus (Jordan & Gilbert, 1904)
形態:尾部極細長,頭大,側扁且高,其上覆有一甚薄透明膜,頭骨薄而易碎,鰓蓋骨呈多角型之殼狀;口大,下位,頰部有一短鬚;吻部短而圓鈍,鰓膜在喉峽部游離,喉部有橫紋,故稱「紋喉」膜首鱈。體被大型棘鱗,薄而易脫落。發光器發達甚細長,由肛門前一直延伸到胸部,兩末端稍突起各含1晶體。魚體新鮮時為黃白色,體側有1條銀色縱帶,腹部暗色,上有多條橫紋,是小型的鼠尾鱈,體長一般約15公分左右。
分布:日本南方,中國東海及南海,台灣。
生態習性:生活於300~570公尺之中層水域,以甲殼類及小型燈籠魚為主食,數量甚多,有群聚習性,由耳石形狀判斷其為快速游動的種類,發光器極為發達,可提高群聚與繁殖的機率,繁殖季節為春季。
利用:無經濟價值。
門:脊索動物門(Phylum Chordata)
亞門:脊椎動物亞門(Subphylum Vertebrata)
綱: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(Class Actinopterygii)
首綱:硬骨魚類(首網)總論
亞綱:新鰭魚亞綱(Subclass Neopterygii)
組:真骨魚組(Division Teleostei)
亞組:正真骨亞組(Subdivision Euteleostei)
目:鱈形目(Order Gadiformes)
首目:准棘鰭魚首目(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)
科:鼠尾鱈科(Family Macrouridae),Grenadiers,Rattai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