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燭光魚
何慶雄
2007年1月
脊椎動物百科全書
學名:Polyipnus triphanos (Schultz, 1938)
形態:體高而頗側扁,口大、垂直位,下頜突出向上。兩頜具細齒2至3行;犁骨及腭骨均具細齒。體被薄圓鱗,易脫落。體背側之黑斑幾達側線。前鰓蓋骨下後方具1強棘。頭部後側頭骨棘小而不分枝。尾部臀鰭基無透明皮膜,腹前刺1個,腹後刺4個。腹部發光器AB 10個、SAN 3個、AN 8~11個、PAN 5個。SAB 3個,其中間者最低。
分布:台灣東部及西南水域及菲律賓周邊水海域。
生態習性:棲息水深約於150公尺之陸棚斜面,常與櫻蝦、刺蝦、玻璃蝦及七星魚一起漁獲。
利用:本省高屏地區養殖戶,多將本魚種用於高級水產生物之餌料。
門:脊索動物門(Phylum Chordata)
亞門:脊椎動物亞門(Subphylum Vertebrata)
綱: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(Class Actinopterygii)
首綱:硬骨魚類(首網)總論
亞綱:新鰭魚亞綱(Subclass Neopterygii)
組:真骨魚組(Division Teleostei)
亞組:正真骨亞組(Subdivision Euteleostei)
目:巨口魚目(Order Stomiiformes)
首目:窄鰭魚首目(Superorder Stenoptergii)
亞目:鉆光魚亞目(Suborder Gonostomatoidei)
科:褶胸魚科(Family Sternoptychidae),Marine Hatcherfishes
三燭光魚
出處/學術領域 |
中文詞彙 |
英文詞彙 |
學術名詞
魚類
|
三燭光魚 |
Polyipnus triphanos Schultz,1938 |